跳鼠是怎样的?跳鼠的品种

跳鼠是怎样的?跳鼠的品种

跳鼠是怎样的?

跳鼠生就一副跳高的身体,长长的后脚,强壮的后腿和一根有助于在半空中保持平衡的长尾巴。生活于开阔景观,因善于跳跃而得名。跳鼠生活在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北部。

体中、小型,体长:10cm;尾长:20cm;头大,眼大,吻短而阔,须长;毛色浅淡,多为沙土黄或沙灰色,无光泽,与栖息地的景色接近;后肢特长,为前肢长的3~4倍,后肢外侧2趾甚小或消失,落地时中间3趾的落点很接近,适于跳跃,一步可达2~3m或更远,有些种类如三趾跳鼠、栉趾跳鼠等的后足掌外缘生有1~2列硬密的白色长毛,即可在跳跃时保持后足在松散土地上不致下陷,又可在挖洞时借以将土推出洞外;尾甚长,9.5~30cm,在跳跃时用以保持身体平衡,并能以甩尾的方法在跳跃中突然转弯,改变前进方向,以躲避天敌的捕捉;多数跳鼠尾端具扁平形的由黑白两色毛组成的毛穗,跳跃时左右晃动,以迷惑天敌,使之无法判断其准确落点。

跳鼠的品种

心颅跳鼠亚科

心颅跳鼠亚科为跳鼠科特征最原始的一类动物。体型皆小,体长均不到7厘米;耳小,前翻不到眼;尾或细长,覆以稀疏长毛,或在其近基部1/3处具膨大的脂肪积聚部位,尾端均无尾穗;后足3趾(三趾心颅跳鼠属),或具5趾(五趾心颅跳鼠属);听泡异常膨大,其长度达头骨长之半。现有2属5种,全是珍稀种类。

长耳跳鼠

形态较为特殊,而构成单种的亚科。体长8~10.5cm,尾长15~19cm,尾端具尾穗;与其他跳鼠相比,吻尖,眼小,耳极大,长3.8~4.7cm,占体长的40~50%,后足5趾。分布区狭窄,基本上为中国的特有种。见于中国内蒙古西部、甘肃北部、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及新疆的东部和南部。国外仅见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外阿尔泰戈壁。

五趾跳鼠

分布于我国西北、华北以及俄罗斯、亚洲中部、蒙古、朝鲜等地的荒漠地带。它的大小和家鼠差不多,体长13~15cm,体重95~140g。但头大眼睛也大,耳朵也比家鼠的长。身体背部体毛为棕黄色。腹面为白色。它的后腿特别长,脚底下有硬毛垫,适于在沙地上跳跃。前脚有5指,后脚只有3趾,中间3趾发达。与后腿相适应的尾巴比身体还长,可达20cm,尾上有黑色环斑,末端还有一簇白色蓬松的尾毛,很像个小刷子。

五趾跳鼠的身体比较小,全身大部分都是沙黄色,这样的体色与沙漠环境极相似,能很好地隐蔽自己,起着保护作用。五趾跳鼠的耳朵比较宽大,个别种类跳鼠的耳朵甚至有身体一半长,与兔子的耳朵一样,也能竖立起来,听觉非常灵敏。五趾跳鼠喜欢栖息在靠近丘间低地周围的沙梁斜坡上,常常在寸草不生的明沙中建窝筑巢,故又有“沙跳”之称。

五趾跳鼠的四肢生得极不均称,后肢要比前肢长很多,走路时只有后脚着地。它有一条比身体还要长的尾巴,尾槌扁平又有长毛。尾巴富有弹性,跳跃时上下甩动,能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。这种强健而长长的后肢,成了跳鼠能迅速跳跃、跳远的最有利武器,再加上尾巴的密切配合,因此跳鼠就成了沙漠里的跳远健将了。这种善于跳跃的脚,是长期生活在沙漠中适应环境而形成的。

入秋以后,由于日照缩短,气温降低,食物变少以及五趾跳鼠自身生理变化等内因的影响,它们开始进入冬眠。通常是从9月末开始蛰眠,一直到翌年4月初才出蛰。五趾跳鼠蛰眠还有一定顺序,先是老年雄鼠,其次是老年雌鼠,最后才是幼鼠,可见它们冬眠还与性别及年龄有一定的关系。出蛰后开始交配繁殖。雌兽每年产2~3胎。每胎产3~5仔。

三趾跳鼠

外形似五趾跳鼠,体长大于110mm。头圆吻钝。眼大。耳壳发达,耳前方有一排白色硬毛,成栅状但贴头前折不达眼前缘。尾长,其长约为体长的1/3。前肢短小,具五趾,二、四趾爪发达,爪细长而锐利。后肢约为前肢的三倍,具三趾,各趾下被有梳状硬毛。门齿前面橙黄色,中央有纵沟。背毛及后肢外方深沙黄色微沾黑色,毛基部灰色,中段深沙黄色,毛尖黑色;少数毛深沙黄色的一段为黑色所代替;体侧浅沙黄色,毛基白色;腹面、前肢、后肢内侧均为白色;白毛区绕过臀部向后一直延伸到尾基部;耳壳外方棕黄色,内面为稀疏白毛;耳后有一白斑,颊部至眼上方色浅,毛基白色;鼻上方小部分被以短而硬的纯沙黄色毛;尾上下两色,背方为纯沙黄色,腹方白色,尾末端有黑褐色和白色毛相间而成的毛束,但其黑褐色环在腹方为白毛隔断。头骨宽而短;额骨在肋骨后缘部分最窄;颧弓虽细,但向上分支很宽;眶下孔大,呈卵圆形;鼻骨与额骨相接处有凹陷,但较羽尾。

点赞(0)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